1. 首页 > 周易知识 > 测字解梦

婚姻的意义在哪?——爱情本质

婚姻的意义在哪?——爱情本质

当代社会婚姻问题突出,解决或预防婚姻问题需建立系统的认知结构,从基本概念切入。

想要进入婚姻必然要知道婚姻的意义在哪,为了结婚而结婚,这样的婚姻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连婚姻的意义都不明白,无论是对个人修养,以及人类的繁衍都不能起到健康稳定的引导作用。

爱情本质、婚姻根本需求、爱情婚姻与物质婚姻、婚姻与人性关系、情爱分离、婚姻信任基础这六大要素是认知婚姻的基本概念。

爱情本质

爱情的本质是纯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有机结合的“状态”,既包括无形的精神联结,也包括有形的物质参与,可简称“真爱”或“爱状态”。

“真爱”是纯意识思维,完全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参与,使人思想能得到升华。

在谈恋爱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无形杂质,也包括有形杂质。无形的杂质主要包括欲望、情绪、幻想;有形杂质主要包括身体激素的分泌,各项身体指标的变化与物质环境的情境切换。在纯意识思维状态下,能够唤醒人的“良知”,朝着“存天理,去人欲”的方向进行。

真爱的状态保持需要分辨清楚杂质,因为杂质会不断干扰人的认知,出现认知偏差。各种无形欲望的变化,以及物质情境的切换会不断破坏这种状态,自我反省的程度不够深刻,就会被拉下水。从爱的状态跌下就会出现“爱无能,恨无力”的状况。

用一句话概括真爱:既无情又付出。

婚姻根本需求

婚姻的根本需求是“内心安稳”,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内心的安稳就能积累德行,与出家的本质是一样的。

婚姻的满意与否与“自我”的调整有关。人的五官存在与周围环境具有联系,需辩证看待 眼睛的存在与否取决于是否看见眼前景象,鼻子的存在与否取决于是否闻到味道,耳朵的存在取决于能否听到声音,嘴巴的存在取决于能够吃到食物匹配婚姻,这是相对物质的感性理解。这与婚姻的满不满意有什么关系?这是自我的意识层面问题,自我若只是在物质层考量,那婚姻的好坏自己都无法调整。

柴米油盐,生孩子,生理需要等都是物质问题,这是平常人所遇到的问题,一般都是无意识的,正常,实际上内心的体验就是比较安稳。内心安稳就是“入家”状态,然而,部分人的婚姻不如意,自己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特别是一错再错的人,在多段感情中纠缠,越来越迷失自我。这样的平常人需要提升“自我”的维度,你可能问,我需要吗?需不需要是自己的主观问题,但现实的体验基本上是不会改变的。婚姻的根本需求是求得内心的安稳,但若不安稳,这就不是需不需要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求得安稳的问题了。所出现婚姻问题的平常人很容易变成“婚姻哲学家”,即要追寻造成婚姻问题的根本原因,不然就“出家”寻求内心的安稳。

婚姻是“入家”与“出家”虽然是相对的,但都是为了自己内心的平静。

爱情婚姻与物质婚姻

1.爱情与金钱在这个社会都是并行存在的,这两者都是现代社会婚姻的基础。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讲,自然条件都是限定的,选择爱情或者金钱其实都是需要根据自己的自然条件进行,并不存在“可以选择”,只能说是“确定”。

2.在根据自己的自然条件做出“确定”后,需要以现有的婚姻基础补齐后面的“条件”。如果是“确定”嫁给爱情,后面就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赚钱上,同时兼顾夫妻之间的感情。如果是“确定”嫁给金钱,后面就需要把注意力放在培养感情上,同时兼顾赚钱。

3.无论是嫁给爱情还是金钱,本质上是根据自己的自然条件“确定”非“选择”。因此若脱离实际情况,根据自己主观意志做出“选择”,在婚姻经营期间就会出现“无力”感,事与愿违,婚姻无法存续。

婚姻与人性问题

结婚后就只能喜欢自己的另一半?这是违背人性吗?

人的天性即“人性”,属于多维度,综合性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参考标准。“人性”与感情是有关联的,感情的增进是会避免“人性”的泛滥,这对人的生存发展是有利的。感情越牢固,“人性”维度提升几率越大,越接近“天性”。

1.若是对婚姻随便,即随便就进入婚姻,那这样无法保证自己所喜欢的仅限于婚内对象,出轨的概率比较大,这其实是自然客观问题。“人性”其实只是起着主观的判断,即“随便进入婚姻”这才是属于人性问题。放任自我,任凭欲望与情绪的驱使,那么进入婚姻里就必然觉得束缚。

2.说只能喜欢自己的另一半,这个问题需要先弄清楚前后因果关系,如果是爱情婚姻,那就是双方首先是互相喜欢对方的,巩固感情,进而走向婚姻。如果是物质婚姻,那也是双方先经过基本条件匹配才进入婚姻,虽然在婚姻的初始阶段,喜欢的指向性不是太强,但在获得物质便利性的情况下,人的情感意志就会自发调整,强化喜欢的指向性。

3.因此,婚姻是在双方感情程度达到,或者条件匹配达到的情况下才进入,是双方主观意识的认同,怎么会违背人性呢?问题是在不情愿或者无所谓进入婚姻的情况下,才是违背“人性”。

情爱分离

“情爱分离”状态。 “情”与“爱”是分开的理解的。情爱分离的主要观点:人可以把情感的两个层面投射到一个或者多个人身上,在情爱分离的状态中,一般是“情”被寄托在一个人身上,“爱”被存留在另一个人身上。

貌合神离就是处于情爱分离状态,情爱分离状态一般是可持续性的,不一定会离婚,但抵御风险的能力会一直降低,这就看外界的的环境有没有进一步刺激。

貌合神离的夫妻双方一般不会有深入交流,交流的纵向维度不够,横向维度也比较狭窄,一般仅限于生活中的频繁琐事。

貌合神离的夫妻一般会认为自己受到生活的牵绊婚姻的意义在哪?——爱情本质,或者交流的动力不足,但在欲望方面受到压制的,除此之外还会受到观念,物质的限制,因此心里的杂念不断增多,但还不至于使夫妻关系急剧下降。

1.想要相爱一辈子的条件是什么?物质?性爱?精神交流?哪个更难?不断换伴侣起码说明两人之间的感情是不牢固的,表面上是有矛盾,或者是新鲜感过去了,但本质是维持感情的机制已失去作用。

2.精神交流,就是“情”的产生,情的产生一般是要建立在言语交流上,这是维持感情的充分条件,情的持续过程就产生爱,爱就是维持两人感情的必要条件。由情产生爱,感情会不断加深婚姻的意义在哪?——爱情本质,爱返过来不断巩固情,这样感情就有了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保障,两人在一起就可以长久,这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只是很多时候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

3.现在无论是婚姻还是恋爱,出轨率高,原因就出现在感情的培养上,还没能达到持续产生情的程度,而是靠物质,性爱或者观念在维持着,核心的精神交流并没有处在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情的产生处于断断续续状态匹配婚姻,爱的积累就比较迟缓,矛盾不断增加,或者新鲜感不断减少,就会出现出轨行为。

婚姻中的信任基础

爱情不是相信就有匹配婚姻,也不是不相信就没。不相信爱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这是建立感情的思维障碍。

这种思维障碍属于无中生有。建立感情是在社交的基础上进行的,出现思维障碍一般是因为缺少社交基础,但社交基础也只是充分条件,自身的生活环境以及基础观念才是决定因素。

信任与感情有紧密关联。再提到婚姻,这就需要理清楚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了。信任是婚姻基础的一部分,它是感情的衍生品,如果光考虑信任这个问题,那就失去了感情培养的本质。

1.感情培养初始未必是建立在信任上,可以建立在怀疑,或者防备的基础上,在不断消除这些障碍之后,才会有信任基础。信任当然是有条件的,不能无条件完全信任,但既不是建立在猜疑上,也不是建立在防备上,而是建立在“良知”上。良知”比较抽象,当然用大白话来讲是凭良心,凭良心是以己推人,以人为镜。

无条件信任本质是连自己在做什么都不知道,这就不是凭良心了,而是放弃理智,完全任由对方摆布,没有一点思考能力。

2.猜疑:猜疑是一种心态,是对未知人物或事物的过渡解读,但脱离实际,没有抓住对象根本,因此往往会伤害自己,也伤害对方。这样的心态连自己都不信了,构成信任基础的第一步都被扼杀在脑海里。

3.防备:防备的本质也和猜疑一样,是猜疑心态的另一面,与猜疑是分不开的。防备是不会以对方的言行为参考依据,这样会影响双方的感情增进。防备心态会造成对方反感,是对方也会失去培养感情的信心,构成信任基础障碍。

婚姻基础是可以是物质交换或者感情,而无论是物质或感情为基础先,婚姻持续期间是需要持续培养感情的,信任是在感情培养的过程中积累而成的。因此信任是婚姻基础上产生的,并不是婚姻基础本身。

总结

婚姻是需要足够理性思维参与的,婚姻的不幸需要从源头看起,一般有三种情况:

1.结婚时,自己的内心需求不明确,但婚后的需求不断明确。这样的心理演变过程造成出轨想法与行为比较多。

2.结婚时,自己无所谓,稀里糊涂进入婚姻。这样的思想散漫状态会造成夫妻之间经常吵架,看不惯对方,认为三观不合。

3.结婚时,婚姻基础不明确,情感与物质需求失衡,出现交流障碍。这样的欲望差距会造成离婚的想法与行为增加。

因此,结婚当初都不幸福,后面就自然而然发生这些事了。

这六大要素互相渗透,是婚姻认知结构的基本要素,婚姻的意义就从这里衍生出来。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jiajufengshui.vip/zyzs/101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