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书斋文化的兴盛由此而起,择一处安静雅致、朴素清幽之所即可
南怀瑾老师:书斋文化的兴盛由此而起,择一处安静雅致、朴素清幽之所即可
上古时期,人们并没有书斋。他们读书的时候,择一处安静雅致、朴素清幽之所即可。春秋时代,书斋文化开始出现。湖北秭归县有一处名为响鼓泉的地方,左岸有一个两米多高的山洞,洞里没有任何尘世之声,幽静异常。就是这个山洞,曾诞生了《离骚》,还出现了《天问》。它就是屈原的读书洞。四川,有司马相如的“长卿石室”;山东,还有曹植的读书台。到了西汉,中国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书斋终于出现,这就是杨雄的“玄斋”。
唐代的科举,极大地鼓舞了读书人走向仕途的热情。而书斋作为他们挑灯夜读的场所备受重视。书斋文化的兴盛由此而起。至“安史之乱”后,很多清廉之士受到贬谪,他们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于是,他们又只能退回书斋,吟诗作词,著书立说。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被千古传诵,诗中的茅屋,就是他的书斋。辛弃疾的《破阵子》词,便出于他的书斋“稼轩”。唐宋文人不仅极具风骨,且超凡脱俗,刘禹锡的一篇《陋室铭》,不知令古今多少人发出感叹。
到了明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书斋文化也随之达到顶峰。大量文人士大夫不惜斥重金打造“书香门第”。他们不仅追求藏书的数量和规模,还十分重视书斋的装修和设置。
他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仕途得意时南怀瑾老师:书斋文化的兴盛由此而起,择一处安静雅致、朴素清幽之所即可,在书斋挥毫泼墨,一抒胸臆;官场失意时,便独处书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明清文人多有崇古之好,在他们的书斋里,文物、古籍、字画必不可少。这时的书斋风水书房篇,已不仅仅是他们读书写字的地方了,它俨然成了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园,非意趣相投者,是无缘进入的。
虽然,十年浩劫,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书斋文化也在劫难逃。但在今天,无论是商品经济的繁荣,还是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的发达,都不可取代书房的存在。许多普通家庭,即使没有专门的书房,但也会精心辟出一个角落,为子女布置一张做功课的书桌椅及一个书架。许多自由职业人士,更会在家中设置一个家庭办公的书房。中国传统风水术甚至认为,如果能把书房或书桌布置在文昌方位上风水书房篇,那么,学习、办公的效率,就能借助文昌星的能量大大得以提高。既然书房及书桌的摆置,能直接影响到读书学习的效率,那么,书房及书桌布置得整齐有序,清洁雅致,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传统的书房,起码要有明、清式红木书桌、书柜、椅子、书案、博古架、花几、笔架、笔筒、文房四宝、字画及工艺品摆设等等。尤其是墙上挂上一幅励志抒怀的书法作品及一幅清雅幽远的国画等等,这不但传承了中国传统的书斋文化,而且对于陶冶性情、提高读书学习的氛围和效率,都是大有裨益的。如果在书桌上用小花瓶插上四支富贵竹,或者放些精致的盆栽等,不但能让空间富于生命力,还有助舒缓精神压力风水书房篇,利于读书学习。
此外南怀瑾老师:书斋文化的兴盛由此而起,择一处安静雅致、朴素清幽之所即可,文人书斋讲究题名,或以书房周围景色命名,或以寄寓主人情怀命名等。如书房门口有足够的视野,大门两侧配上对联,也是十分流行的。
总之,发扬光大传统的书斋文化,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学习热情,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黄锐才)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jiajufengshui.vip/shufangfengshui/4981.html